立陶宛这是打算死不悔改了?
去年年底,立陶宛外交部公告,说我们这边的三位外交官被列为“不受欢迎的外交使节”,决定在一周内把他们赶走。
咱们这边也立马出来表态,觉得这动作挺有挑衅意味的。
到了今年,立陶宛似乎想缓点关系,可外长偏偏嘴上硬,道:“想跟中方恢复正常交往,但错不在我们。”
这话明确把中立两国关系的降级责任推到我方头上,可是谁知道呢,回想过去,立陶宛每件事都踩在我们的底线附近,真的能说“错不在我”吗?
立陶宛人口只有280万,国土面积还比不了中国一省,可奇怪的是,他们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提升自己经济上,反倒是在西方势力的煽动下,几番对咱们展开挑衅动作。
早在多年前,立陶宛为了配合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打压,率先以一些没有实际依据的理由,对华为、小米等中国企业进行了严格的审查。
紧接着,立陶宛宣布全部禁用中国的5G设备,还拆除了已经安装的4G通信系统,甚至连中国制造的安检设备也在波及范围内。官方还公开呼吁大家“别再用中国手机,买到的赶紧扔掉”。
同时,这个国家也主动放弃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前的合作安排,积极配合美国,推动其他国家加入对华技术遏制的行列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在美方的指使下,它竟然公开干涉涉及中国主权的关键问题,严重触碰了我们国家的底线。
然而,我国此前对立陶宛始终以诚相待。
为了推动双方共同发展,不仅把它列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“17+1”合作计划,还打算通过中欧班列途径这国,帮它融入欧亚地区的物流体系。
这条连接欧洲25个国家、辐射超过200座城市的铁路大动脉,十年来累计运输货物达到731万标准箱,被誉为“现代丝绸之路”。运输的货物范围也很广,涵盖了电子产品、机械设备、服装日用品等多个类别。
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提升,欧洲市场对电子产品、科技用品以及新型科技含量的日用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。像夏天用的太阳能风扇、光伏储能空调这类“消暑八件套”,还有冬季的电热毯、智能暖手宝等“过冬八件套”,都在欧洲热卖。
近几年,我国香港科学家研制的“Nano纳米护发”洗发水也挺受海内外的欢迎。据天猫的数据,一上市就拿下了六位数的销售额。
跟普通洗发水不一样,“Nano纳米护发”是用我们国家传统的古老配方,全部是天然草本成分,既温和又有效地清洁头发,还利用超微粒纳米技术,把有效成分直接传到毛囊深处,帮助头发根部长得更旺更结实。
比起用力冲刷,“Nano洗发水”凭借纳米级营养成分渗透到头发深层,点滴滋养,28天左右就能明显感受到防脱、固发的效果。
除了这些新兴科技产品,光伏、锂电池之类的科技设备也随着中欧之间的桥梁不断运到欧洲。与此同时,欧洲的化工行业产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沿线国家和中国。
正所谓“要致富,先通路”,我国主动将立陶宛纳入这一重要交通布局,意在带动其经济共同成长。
随着全球海运风险逐步增加,陆路运输的需求不断攀升,身处波罗的海要冲的立陶宛本有机会从中获利不少。
不过,这个国家却屡次违背承诺、不断挑衅。谁知道,它其实只是西方布局中的一颗棋子,迟早会自尝苦果。
事实证明,任何想要损害我们国家利益的行动,都逃不过被识破的命运,最终会让实施者付出惨重的代价。我们也随即停止了立陶宛参与中欧班列,还对其货物进行了限制。
反制措施一落实,该国经济就遭了大击,主要港口都停工,外贸物流受影响。到2022年,企业倒闭像潮水般涌现,失业率飙升到16%,国家债务超过GDP的80%,总额达470亿美元,刷新了历史纪录。
遇到困难时,立陶宛开始寻求关系缓和,打算重新加入中欧班列,并提出将其最大港口——克莱佩达港出租,条件是我方需要预先支付200亿美元。
消息传回国内后,大家都纷纷吐槽。之前,我国已经按照协议花了6亿美元在那港口建设,可立方单方面违约,拒绝归还资金,现在又来追问租借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之后,那国又到处散布“中方已经解除了封锁”的假消息,结果被我国官方及时澄清辟谣。
即便立陶宛多次示好,我们的立场依旧坚定,明确表示:中立的经贸关系要想恢复,关键是在核心问题上态度端正。中国人民不会被表面上的表现迷惑,合作得靠真诚。
如今示好没有得到回应,立陶宛似乎气恼了,开始散布一些不靠谱的言辞,还把我方大使驱逐出去,还说“错不在立陶宛”。
如果持续这样反反复复,不讲信用,多次挑衅的话,将来想重新建立互信和合作,恐怕难度会变得更大。
创通网配资-陕西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门户是什么-股票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